《祖魯法則》的作者吉姆.斯萊特其傳奇經歷就像是股票市場一樣跌宕起伏,他堅持認為,股市中的成功人士一定具有某些共同的特點,在閱讀了大量投資書籍的基礎之上,琢磨出了“祖魯法則”。這一名字源於
英國軍隊和祖魯王國之間進行的一場傳奇戰役,當時的祖魯面對英國的侵略,自知實力懸殊,因此採取集中火力的突襲戰略,最終戰勝了擁有強大火力的英軍,堪稱一段傳奇。
吉姆用祖魯法則,一方面明確投資的時候集中火力將會多麼重要;另一方面則說明當個人投資者將自己的精力充分凝聚在成長股上時,你不需要為公司的流通市值只有10個億無法滿足你的持倉底線而擔憂,也無須為旗下過剩的資金研究、佈局上百隻股票標的,更何況每個私人投資者應該都會有自己的專長或者興趣偏好,這三大優勢足以讓你在成長股的見地上超越機構投資者。
對應到現階段的A股市場,很多人可能認為這一見解已經過時,大家都知道應該往300開頭的公司扎堆,由此導致與主板相比,
創業板估值溢價在不斷地刷新歷史紀錄,然而,成長股的選擇與造夢還是有本質區別,我們渴望的是獲得成長股背後那種持續的收益增長優勢,而並非一個高高懸在半空、不可觸及的亮眼故事,當喧囂散去又是一片狼藉。同樣的故事發生在主板也會重複地發生在創業板,最終剩下的又是那幾個持續增長、估值合理的質優公司和使用一貫如是方法的投資者。在中小市值個股正處於去偽存真之際,再次重讀一些真正的成長股選擇標準,我們才會知道什麼該等待、什麼該堅守。
成長股的雙重優勢
投資有3種主要的方法:成長股投資,選擇具有良好成長前景的股票,並在其每股收益逐年增長的過程中,從復合效應中獲益;資產狀況投資法,當公司股票跌破其潛在價值或更甚至跌破其流動資產淨值時買入;技術分析法,基於過往的價格波動、動量及圖表,來買入和賣出股票。
吉姆認為,他的關鍵技巧是在於從成長股選擇空間裡,找尋出價值,當然這種價值不同於資產狀況投資法的潛在價值,而是體現在某一隻股票的市盈率比其過往的或者未來預測的業績持續增長速度要低,這也能夠為投資者提供一定的安全邊際,就是當公司的業績增速低於市場預期時,較低的市盈率能夠給予相對的防護墊。而當業績增長仍能維持原有的增速甚至超越預期時,那麼戴維斯雙擊就會發生在個股身上:價值異常得到修正時的短期收益也就是原本低於增速的市盈率至少回到1倍PEG,以及收益增長的複合效應所帶來的長期收益。
可見,與資產狀況投資法相比,這種成長股選擇的好處在於除了可以享受估值、盈利增長的雙重效果,還會在獲取收益的時間進程上更為迅捷,因為以低於潛在價值投資股票的方法,可能的股價上漲往往需要管理層更換或者外部產業資本的收購才會到來,又或者是在市場情緒極度悲觀的時候買入相關標的等待市場情緒的修復,但這些發生的頻率並不高。所以,
巴菲特傳統的“撿煙蒂”式方法最喜歡擁抱熊市,而隨著
芒格的新思維介入,以適當的價格買入質優增長公司這一策略則更為實用,與吉姆所倡導的成長股選擇標準有異曲同工之妙。
PEG:要成長不要市夢率
吉姆的成長股標準選擇核心在於用低於業績增速的PE購買優質標的,也就是說,他認為PEG是買入成長股的先決條件,PEG高於1的股票往往不具備吸引力,他總結道:當市盈率處於10-20倍的範圍,並且每股收益增長率在15%到25%之間時,低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的作用最大。我們所能找到的一些最好的交易,是在那些每年大約以25%的速度增長,市盈率為15倍,因而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為0.6的股票之中。假如年收益增長率為50%,並且市盈率為30倍,恰好也可以得到同樣的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但是在更長的期限裡,50%的增長無法持續。
當然,你也可以列舉出很多PEG高於1而股價走牛的例子,但投資是一個由做加法到做減法的過程,有些時候簡單的準則就可以略去很多浮雲,何樂而不為?
回顧一下
泰格醫藥 (
300347 ,
股吧 ),2012年8月份上市,2010、2011年的淨利潤增長率為306%、50%,2012年二、三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增速為38%、41 %,當時簡單推測2012年度的淨利潤能達到0.7億元,而2013、2014年的淨利潤預測同比也在40%左右,2012年年底的最低市值接近24億元,PE34倍、而PEG也低於1,當2013年一、二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增速達到47%、43%時,股價雙擊的效應由此而來,而現在其市值已經達到54億元,最高時曾有65億元。2013年按照樂觀一致盈利預期在1.06億元、同比增長61%,雖說PEG仍低於1,但是未來兩年的盈利預測與過去三年的增長都難以支撐如此高估的市盈率。
因此,PEG作為選擇標準的好處,一方面是可以在買入持續成長股時具備一定的安全邊際,同時享受業績驗證時的雙擊效應;另一方面則適當避免由純粹的成長幻境引致的市夢率。
“相對強度”很重要
除了PEG之外,吉姆還強調了其他客觀標準,其中“相對強度”表面上看起來容易理解,但其實蘊含了很多內容。
吉姆建議將前12個月具有正的、並且更大的相對強度作為另一條股票篩選標準。相信很多人都認為最近表現弱於市場的股票會具有最大的增長潛力,但實際上使用相對強度再結合PEG、現金流等篩選標準,對8段各為6個月的時間段的股票進行檢驗,結果平均收益顯著提高到34.5%,而僅僅使用PEG低於0.6的標準平均收益只有21.6%,當然期間市場只漲了8.9%。
相對強度選擇標準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是代表了所選公司的β彈性,只不過在金融學研究中,β本身是一個很難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參數,影響因素眾多但是卻沒有恆定的相關係數,所以在有些金融工具指導中我們都以對沖β餘留純粹的α為己任,但實際上請相信我,當你能夠擁抱β的時候,這絕對是一個讓你投資收益加速增長的階段。而相對強度指標的出現並非準確的表現β,更多的是讓我們擁有一個跟踪的標準。只不過,在應用這一指標時,我們需要密切留意市場的牛熊轉換節奏,最後一跌也是相對強度喪失效應和β逆轉的時刻。
“祖魯法則”VS“超級強勢股”
關於成長股的選擇標準,另一位傳奇人物
費雪則建議關注PSR和PRR,也就是市銷率和市研率。其實指標本身沒有優劣之分,深究指標的內在以及它們適用於何種風格尤為關鍵。
相比於淨利潤,一家公司的銷售收入波動程度要小得多,所以費雪會建議用市銷率替代市盈率,PSR主要用於辨認復甦情況,或是仔細核實一家成長型公司的股票有沒有被高估,但有些時候在公司由低谷邁入復甦的進程中,銷售收入的見底回升與淨利潤的回升能相差不少距離。
所以,當我們將投資方法硬拆分為價值型和成長型時,吉姆的“祖魯法則”居於兩者之中,而費雪的“超級強勢股”雖然也居中但是卻更偏向於價值型,往往對於一家成長性優良的公司而言,費雪投資邏輯下的佈局較吉姆會更為提前,當然這種提前量有時候也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來驗證,這就需要我們在評估成長股的投資價值時,首先清楚地認識到這種成長性現在處於什麼樣的階段。
實戰篩選
兩者分屬不同行業,但從ROE、現金流狀況來看都是質地優良,經營業務的周期性波動相對較小。利源鋁業2010、2011年淨利潤同比增速為74%、51%,2012年前三季度分別為52%、52%和40%,老闆電器2010、2011年淨利潤同比增速則為64 %、39%,2012年前三季度分別為34%、32%和31%,2012年低點時,利源鋁業的市值為39億元,老闆電器則為38億元,兩者當時估算的2012年淨利潤應該可以分別達到2億元、2.4億元,PE分別為19.5倍和16倍,利源鋁業2013年前兩個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速為52%、40%,老闆電器則為34%、35%,從最終的股價表現來看,老闆電器更好,且低PE為其提供的市值擴張貢獻也更大,吉姆所說的雙重效應在老闆電器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綜上所述,吉姆.斯萊特的“祖魯法則”提供了一個如何選擇成長股的新視角,但就像某人說的“股票市場最佳的預測永遠都是馬後砲”,現在看上去很有用的法則也只是一種簡單的操作手法,真正想超越市場,難的並不在於發掘類似的“祖魯法則”,而在於我們身臨其境處在市場價格每日的波動中時,你能否真正的專注並執行於屬於自己的操作法則,股票市場贏的並非一種方法,而在於人性。